近代中国制度改革 |
制度改革
维新变法
背景
甲午战争后,东西方列强对华侵略加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清政府的惨败证明仅仅在器物层面零碎的学习西方,不可能是中国走向富强。学习西方从器物层面推进到制度层面
为了救亡图存,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人士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公车上书
背景:1895 年,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联合 1300 多名举人上书光绪帝
内容反对与日本议和,请求变法
影响
由于清政府内部顽固派官僚的阻挠,上书未能送达光绪帝手中
上书内容被广泛 传抄,在朝野上下激起强烈的社会反响
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时务报》与《天演论》
公车上书后,康有为、梁启超组织学会、发行报刊、创办学堂,继续宣传变法维新思想
《时务报》:创刊于 1896 年,以“变法图存”为宗旨,猛烈批判顽固派的因循守旧,竭力鼓吹维新,是当时影响最大的维新报刊。
《天演论》
在维新派中,严复是一位“致力于以译述警世”的思想家。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统治,积极宣传资产阶级民权思想。
1897 年发表译著《天演论》,首次将进化论介绍 到中国,鼓吹“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并以此为理论依据,阐述维新变法主张,呼吁自强保种。
进化论为维新运动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对当时和后来的知识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百日维新
背景: 1897 年德国强占胶州湾,瓜分之祸迫在眉睫。康有为再次上书痛陈变法的紧迫性,光绪帝深受震动。
开始: 1898 年 6 月 11 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
内容: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光绪帝陆续颁布 100 多道新政诏令,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
政治上:广开言路,改定律法,澄清吏治
经济上:提倡事业,开矿筑路,改革财政
军事上:编练新军,改习洋操
文化上:废八股,兴西学,派遣留学生
失败
原因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客观原因:新旧力量对比悬殊。 庞大守旧势力集合在慈禧太后周围,拼命维护既得利益。
局限性: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惧怕人民群众
主观原因
新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刚诞生,很软弱
对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势力的妥协性
只依靠光绪皇帝,不敢发动广大民众。
脱离中国国情,全盘照搬日本模式,急于求成
教训
影响
戊戌政变后,除保留京师大学堂外,其余新政措施全部被废除
戊戌变法虽然以失败而告终,但维新派积极倡导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宣扬进化论和资产阶级民权思想,有力地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旧思想、旧文化。此后怀疑旧学、欢迎新学、要求民主的人越来越多
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先进的中国人走上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之路。
意义
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维新派在改革社会风俗习惯方面也提出了新的主张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背景
中国社会双重危机(民族危机和自身的社会危机)的出现
清末“新政”的破绽
中国资产阶级不断觉醒和力量的强大,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构成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
孙中山的早期思想及活动:1894年11月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孙中山由一个改良主义者成为一个革命主义者。“断发改装”
中国同盟会和三民主义纲领
革命派的宣传和组织活动
政党的基础(阶级基础、思想基础)
A、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B、邹容《革命军》
C、陈天华《猛回头》、《警世钟》、《狮子吼》
组织活动
A、中兴会(湖南)黄兴
B、光复会(浙江)陶成章、章太炎
C、科学补习所(湖北)
D、日知会
E、岳王会(安徽)
中国同盟会的建立: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1905年8月25日,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同盟党——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孙中山在《民报》上把十六字阐述为“民族、民生、民权”三民主义。
与改良派的论战
①要不要革命
②要不要推翻帝制实现共和
③要不要社会革命
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革命士兵在武昌率先起义,并取得成功。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中华民国的建立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南京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清帝退位:1912年2月,清朝宣统帝下诏退位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时间:1912年3月,参议院制定,孙中山颁布
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内容
性质
意义
失败,意义
失败
历史过程
A、袁氏窃国
B、刺宋案真相大白
C、护国运动
失败原因
根因: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半封的中国社会,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主观
①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分封的革命纲领,因而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
②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革命的根基相当单薄
③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组织内部松懈,派系纷杂,人心不齐
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有软弱性和妥协性,革命成果最终被窃取
意义
①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和中外反动势力,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的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
③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使得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
⑤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革,促使中国的经济、思想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