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刑法总论的简单思维导图 |
刑法总论
犯罪论
刑法的基本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四个派生原则
排斥习惯法
排斥绝对不定期刑
禁止有罪类推
禁止重法溯及既往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定罪上一律平等
量刑上一律平等
行刑上一律平等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刑法的效力范围
刑法的空间效力
属地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其延伸
旗国主义
隔地犯
外交特权
属人原则
中国普通公民
轻罪
域外犯罪
可以不予追究
保护原则
外国人
域外
国家利益
可以适用
双重犯罪地
重罪
普遍原则
刑法的时间效力
刑法的生效时间
刑法的失效时间
刑法的溯及力
从旧兼从轻
犯罪概念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
应受惩罚性
犯罪构成(四要件)
犯罪客体
一般客体
同类客体
直接客体
简单客体和复杂客体
物质性犯罪客体与非物质性犯罪客体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
区别
联系
犯罪客观方面
危害行为
作为
不作为
义务来源
法律明文规定
职务或业务要求
法律行为引起
先行行为引起
真正不作为犯与不真正不作为犯
持有
特征
有体性
有意性
有害性
危害结果
因果关系
条件说
犯罪主体
刑事责任能力
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
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
限制刑事责任能力
刑事责任年龄
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
单位犯罪
行为特征
主观特征
法律特征
以双罚制为原则,以单罚制为例外
单位特征
犯罪主观方面
犯罪故意(不反对结果发生)
直接故意
间接故意
犯罪过失(反对结果发生)
过于自信的过失
疏忽大意的过失
不可抗力事件
意外事件
认识错误
法律行为认识错误
假想的犯罪
假想的不犯罪
对罪名和罪刑轻重的误解
事实认识错误
因果关系错误
狭义的因果关系错误
事前故意
犯罪构成要件提前实现
对象错误
打击错误
工具错误
客体错误
犯罪阻却事由(正当行为)
正当防卫
防卫意图
防卫起因
防卫对象
防卫时间
防卫限度
防卫过当
紧急避险
避险限制
避险禁止
避险过当
两者区别
修正的犯罪构成(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犯罪的完成形态
既遂
结果犯
危险犯
行为犯
举动犯
犯罪未完成形态
预备形态
未遂形态
已经着手
意志以外
质
量
中止形态
自动放弃犯罪
自动有效地阻止犯罪结果发生
共同犯罪
犯罪集团
主犯
从犯
胁从犯
教唆犯
首要分子(与上述有交叉)
罪数形态
一罪
实质的一罪
继续犯
想象竞合犯
结果加重犯
处断的一罪
法定的一罪
数罪
刑事责任
解决方式
定罪判刑
定罪免刑
消灭处理
转移处理
刑罚论
刑罚概说
刑罚体系和种类
主刑
管制
拘役
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
死刑
附加刑
罚金
没收财产
剥夺政治权利
驱逐出境
非刑罚处理方式
职业禁止
刑罚的裁量制度
累犯
普通累犯
特别累犯
自首
一般自首
特别自首
自首与坦白
立功
数罪并罚
先并后减
先减后并
先旧后新
缓刑
刑罚的执行制度
减刑
假释
刑罚的消灭
追诉时效
追诉时效的中断
追诉时效的延长
赦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