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
造字
《说文》:“玉,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䚡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尃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橈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技(忮),絜之方也。象三玉之連。丨,其貫也。凡玉之屬皆從玉。”
字形
甲骨文的“玉”字,像串璧之佩玉形,就是一串、好多片玉串在一起,上下是绳结。
小篆的“玉”字,一竖穿了三片玉,就是玉佩的形状。
后来为了区别于“王”字,左右加两个斜画做区分符号
后来到了楷书,把两笔变成右边的一点
玉出昆冈
昆冈
出自《尚书·胤征》:“火炎昆冈,玉石俱焚。”
“昆冈”指昆仑山,著名的玉石产地。
位置:在中国的西北边陲,今天的甘肃一带
被誉为
亚洲中部的大山系
中国西部山系的主干
中国的第一大山
万山之祖
中国的奥林匹斯山
住着神仙,留传着神话故事
九天玄女、西王母、伏羲、女娲……
《山海经》、《诗经》(《商颂·玄鸟》)、《楚辞》(《天问》)、《白蛇传》、《西游记》
昆仑山盛产“玉”,著名的是和田玉
“玉出昆冈”是在讲美玉广出于昆仑山冈。
文化
玉有五德
《礼记·聘义》:“玉有十一德”;《管子·水地》中记载“玉有九德”;《荀子》中记载“玉有七德”;东汉《说文解字》归纳玉为“玉有五德”。
玉之五德
第一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
玉石表面摸起来是温润柔和的。
君子在和人打交道的过程中,相处的模式处理得特别温润和谐。
第二德:“䚡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
“玉”是通透的,内在漂亮的纹理在外面就能够看到。
把内在的光明属性能够在外在被人看到、表达出来。
第三德:“其声舒扬,尃以远闻,智之方也。”
玉石敲击出来的声音特别得清越悠扬,传播很远。
智者的智慧碰撞产生的火花,是世上最美好的声音。
第四德:“不橈而折,勇之方也。”
“玉”具有极高的韧性和硬度,宁折断而不弯曲。
有坚持道义的勇敢、勇气。“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第五德:“锐廉而不技(忮),絜之方也。”
“玉”断裂的时候边缘会有很锋利的断口却不会伤人。
君子在再恶劣的环境下、遭遇到再多的不公平、委屈和磨难,在品德上、在自己的自我要求、自我约束上,都毫不动摇。
上古君子皆佩玉
因为“玉”的美德,君子是把自己的德行与它相比照,以它作为榜样警醒和鞭策自己。“明身恒有德也。”
“玉”代表精美、珍贵
《群经平议·尔雅》:“古人之词,凡所甚美者,则以玉言之。”
《尚书》里的“玉食”、《礼记》里的“玉女”、《仪礼》里的“玉饰”,“玉酒”都是指特别美好的食物;特别美好的女子叫玉女。
小篆
诵读、背会
《说文》:“玉,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䚡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尃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橈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技(忮),絜之方也。“
古之君子必佩玉。
君子比德如玉,无故玉不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