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论,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 |
实践论
文章背景
标题
主标题:实践论
附标题: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
作者
毛泽东(1893.12.26-1976.9.9)
发表时间:1937年7月(44岁)
背景
曾经有一部分教条主义者长期拒绝中国革命的经验
另一部经验主义者拘守于片断经验,不重视理论,看不到革命全局
——辛苦而又盲目的工作
教条主义思想曾使1931-1934中国革命损失极大,并迷惑了广大同志
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去揭露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
因重点是揭露看轻实践的教条主义,故题为”实践论“
毛泽东曾以本文观点在延安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作过演讲
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的问题
离开人的社会性、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
不能了解“人的认识依赖于社会实践”
即人的认识依赖于生产和阶级斗争
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人类的生产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
人的认识主要的依赖物质的生产活动
自然的现象、本质、规律
人和自然的关系
人和人的相互关系
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
阶级斗争
对人的认识影响尤其深刻
政治生活
科学和艺术活动等
人的认识的发展
人类生产活动是一步又一步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人的认识一步又一步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
对社会历史限于片面的原因
剥削阶级的偏见、歪曲
生产规模小,限制人的眼界
对社会历史的全面的了解
伴随巨大生产力(大工业)而出现
社会实践才是人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
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达到思想中预想结果时,认识才被证实
要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外界的规律
不符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
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思想符合客观外界的规律,变失败为胜利
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
实践第一,人的认识一点也离不开实践
两个特点
阶级性-为无产阶级服务
实践性-理论依赖实践
理论的基础是实践,
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
认识的发展过程
感性认识阶段
在实践过程中,开始只是看到事物的现象、片面、外部联系
这个阶段还不能造成深刻的概念,作出合乎论理(逻辑)的结论
理性认识阶段
感性认识反复多次,认识过程突变(飞跃),产生了概念
概念抓着了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
与感觉不仅是数据量上差别,
而且有了性质上的差别
循此继进,使用判断和推理的方法,就可产生合乎论理的结论
理论认识能在周围世界的总体、一切方面的内部联系上把握周围世界的发展
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
——认识的逐渐深化运动
认识的两个阶段特性
低级阶段认识表现为感性的,高级阶段认识表现为理性的
任何阶段,都是统一的认识过程中的阶段
二者性质不同,不是互相分离,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了
问题解决离不开实践
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
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
认识离不开实践
直接经验
只有亲身参与变革现实、变革事物的实践
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
间接经验
我为间接经验者,人则为直接经验
无论何种知识都离不开直接经验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这是实践真理、认识真理
认识的逐渐深化运动
——举例
无产阶级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
感性阶段:破坏机器、自发斗争
理性阶段:有意识有组织的经济、政治斗争
中国人民对于帝国主义的认识
第一阶段: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第二阶段:从1919五四运动开始
战争及其领导者
开始阶段,身历了许多作战经验,败仗打得很多
胜仗,特别是败仗的经验使他掌握了具体战争的规律
如果再改换一无经验人指导,又会先吃一些败仗
工作任务没有把握
原因是对工作内容和环境没有规律性的了解,或接触不多
把工作情况和环境详细分析之后,会觉得比较有把握,愿意做
工作一个时期,有经验、虚心观察、不主观,就能决策、勇气大了
认识过程的两个要点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唯心论
以为理性认识可以不从感性认识得来
唯理论
只承认理性的实在性,不承认经验的实在性
认识开始于经验
只有社会实践才能使认识开始发生,
开始从客观外界得到感觉经验
这就是认识论的唯物论
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
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这就是认识论的辩证法
经验论
以为只有感性认识可靠,而理性认识是靠不住
庸俗的事务主义家
缺乏明确的方针,没有远大的前途
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和一孔之见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
认识能动的改造世界
客观规律的认识不仅在于能够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去能动的改造世界
认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去
认识的能动作用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的飞跃
从理性认识到革命实践的飞跃(更重要)
理论是否符合客观真理的问题
从感性到理性之认识运动中没有完全解决
要完全解决只有把理性认识再回到社会实践
实践是真理的标准
斯大林:理论若不和革命实践联系起来,就变成无对象的理论,
同样,实践若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就会变成盲目的实践。
认识运动完成了吗?
算是完成
某一发展阶段某一客观过程的实践中
客观过程的反映和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人们的认识由感性推移到了理性
形成大体相应于客观过程的法则性的思想、理论、计划或方案
如果能够实现预想的目的,即理论在实践中变为事实,算是完成
反复失败多次,纠错,和客观过程规律相合,变主观为客观
即在实践中得到预想的结果,算是完成
没有完成
对于过程的推移而言,人们的认识运动是没有完成的
任何过程都是向前推移向前发展的,人的认识也应跟着推移和发展
错误时善于改正;发展阶段推移转变时主观认识上也跟着推移转变
批判认识和实践相脱离
批判顽固派(右倾机会主义)
思想不能随变化的客观情况而前进
认识停止在旧阶段,不能站在社会车轮的前头
批判”左“翼空谈主义(冒险主义)
思想超过客观过程的发展阶段
把幻想当真理,离开了当前实现性
总结批判-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
机会主义和冒险主义
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以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
真理的相对性
在总的绝对的宇宙发展中,具体过程的发展是相对的
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对于具体过程的认识具有相对的真理性
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
认识的无穷性
社会实践的过程是无穷的,人的认识的过程也是无穷的
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无完结
人在实践中对真理的认识也就永无完结
知行统一观
主观和客观、理论与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无产阶级斗争包括的任务
改造客观世界
包括反对改造的人们,通过强迫手段才能进入自觉阶段
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
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
共产主义:世界到了全人类都自觉的改造自己和改造世界的时候
总结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
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知行统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