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概述思维导图 |
第一章会计概述
会计概念、职能和目标
会计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核算和监督,以提供经济信息和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为主要目的的经济管理活动。(货币不是唯一计量单位)
会计职能
基本职能
会计核算(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
会计监督(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
基本职能之间的关系(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
扩展职能
预测经济前景
参与经济决策
评价净业绩
会计目标也是财务报告目标
1.会计主要目标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2.会计根本目标是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3.财务报告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基本假设
概念:对会计核算时间和空间范围等所作的合理假定,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对的前提。
包括
1.会计主体(空间范围,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是对等的概念;法律主体通常都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在同一个法律主体中,也可能存在多个会计主体。)
2.持续经营(时间范围,持续经营是会计分期的前提,持续经营原则与清算原则的关系)
3.会计分期(时间范围,会计期间(中期)分为:半年度、季度、月度)
4.货币计量(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会计基础
1.权责发生制
概念:以取得收取的权利或支付款项的义务为标志来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会计核算基础。
说明: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者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适用范围: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政府会计的财务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有经营业务的事业单位采用权责发生制) 在我国,企业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
2.收付实现制(见钱眼开)
概念:以现金的实际收付为标志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会计核算基础。
说明:凡是本期实际收到款项的收入和支付款项的费用,无论其是否应归属于本期,均应作为本期的收入、费用;凡是本期未实际收到款项的收入和未支付款项的费用,即使发生,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费用。
适用范围:政府会计中的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可靠性(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信息要准确可信、真实)
2.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对企业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信息是有用信息)
3.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信息要让使用者看懂)
4.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包括两层含义:同一企业的会计不同时期可比(纵向可比);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横向可比);不同企业同一会计期间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要求提供有关会计信息。
5.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企业租入的资产(短期租赁和低值租赁除外)视为企业的资产进行管理与核算,分期收款销售商品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的要求。
6.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其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融大小两方面加以判断。)
7.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的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企业对售出商品可能发生的保修义务确认预计负债、对可能承担的环保责任确认预计负债等,就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的谨慎性要求。实务中常见的案例:对各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计提产品质量保证、预计负债的确认、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物价下降时、存货发出采用先进先出法等。)
8.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延后。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贯彻及时性要求:(1)及时收集会计信息;(2)及时处理宽及信息;(3)及时传递会计信息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
1.资产=权益(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定义(资产的本质是资源)
特征
(1)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过去)
(2)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拥有:所有权,控制权:如租入固定资产)(现在)
(3)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如:存货可以销售出去,固定资产能正常使用,应收账款可以收回款项等)
确认条件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大于50%)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资产------应收账款、预付账款
2、负债(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定义: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特征:(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2)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3)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
确认条件:(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将一项现时义务确认为负债,除需要符合负债的定义外,应同时满足以上两个调件)
负债-----应付账款、预收账款
3.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其他综合收益、留存收益等,通常由股本(或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含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其他综合收益、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4.收入(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定义: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特征:(1)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利得与收入的区别在于是否为日常活动中形成的)(2)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所有者投入的资本不是收入);(3)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不一定都是收入)
确认条件:(1)合同各方已批准合同并承诺将履行各自义务;(2)该合同明确了合同各方于所转让商品或提供劳务相关的权利和义务;(3)该合同有明确的与所转让商品或提供劳务相关的支付条款;(4)该合同具有商业实质,即履行该合同将改变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时间分布或金额;(5)企业应向客户转让商品或提供劳务而有权取得的对价很可能收回。
5.费用(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定义: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特征:(1)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2)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3)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确认:(1)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2)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3)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6.利润(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1)定义: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2)来源:利润=收入-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净额
(3)确认条件:利润=(收入-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损失)·
会计要素计量属性及其应用原则
1.历史成本:又称实际成本,指取得或制造莫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物价。(企业会计核算一般采用历史成本)
2.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指按照当前时长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用于存货、固定资产盘盈)
3.可变现净值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需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净值;(1)可变现净值实质是未来现金净流量;(2)主要用于存货期末计量。
4.现值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等的一种计量属性。
5.公允价值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应用:交易性金融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