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遗传因子的发现 |
08生物-遗传因子的发现(孟德尔遗传实验)
基本概念
交配方式
杂交
自交
测交
为了确定F1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F1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
反交
正交
回交
性状表现
性状
相对性状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显性相对性
性状分离
基因类型
等位基因
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
个体类
纯合子
杂合子
基因型与表现型
基因分离定律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过程
P1:高茎X矮茎→F:高茎,F1(高茎)自交→F2:3高茎:1矮茎
实验现象
F1:只表现出亲本的显性性状
F1中显、隐性性状分离,分离比为3:1
出现特定分离比的条件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控制的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基因)成对存在
杂交产生的F体细胞中,含等位基因D、d,但是改善只表现出显性性状
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产生两种数目相等的配子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F2出现四种基因组合,三种基因型:DD Dd dd 两种表现:高茎:矮茎=3:1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测交
过程
F1 矮茎→株高:株矮 ≈1:1
结论
F1 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D和d两种配子比1:1
基因分离定律
适用范围
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
内容与实质
细胞学基础
同源染色体分离
作用时间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实践应用
指导育种
遗传病预防
为禁止近亲结婚提供结论依据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实验材料
黄圆、绿皱纯合子
过程
黄圆X绿皱 F1;
黄圆 F2 出现性状分离
黄圆:黄皱:绿圆:绿皱 9:3:3:1
现象解释
①n对相对性状由n对基因控制(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纯种只产生一种配子
③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测交
过程
F1X双隐性类型⇢1黄圆:1黄皱:1绿圆:1绿皱
结论
F1形成配子时,不同对的基因自由组合
自由组合定律
适用范围及内容
实质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相干扰的
细胞学基础
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作用时间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意义
理论上是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之一
实践上可指导杂交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