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康德的《论教育学》思维导图,由于本人是第一次做思维导图,且《论教育学》本身结构化的分节,所以思维导图的质量可能有一点点待考量。 |
康德《论教育学》
导言
教育原因和内容
认识如何教育和开展教育同等重要
使其服从规则又能发展天性,增进幸福
只有教育可以抑制兽性,培养人性,使人遵守人类法则
筹划教育理论
一定要追求完美的教育理论
教育的任务就是使人的自然禀赋均衡地发展起来,且其理念应合乎人性
从私人专家那里听取建议,发展教育,
教育中应:规训,抑制野性;培养,造就技能;明智,适应社会
教育目的及如何发展教育事业
内里有道德有智慧,更加幸福
建立实验学校
使人启蒙,学会思考
公共教育和家庭教育
教育有照料和服从两方面,持续到16岁
学童先学服从再学自由
公共教育较优,应该补充家庭教育
强制与自由
论自然性的教育
否定性的塑造
关于儿童的吃穿用等细节,这点关注现代儿童学家的建议为好
尽量少的使用辅助性器具,使儿童能够尽情的发展自己
儿童还没有羞耻心,不要呵斥他
肯定性的塑造:培养
在游戏中学会忍耐,让孩子进行自我塑造和自我发展
不要用工具,让他在游戏中锻炼感官和身心
灵魂的培养
学以致用,活学活用,才不至于遗忘所学的技能
目的在于教导自然的强制,学习游戏的同时学习劳动
教育的体系性概念
培养心灵
让他做感兴趣的事
使他感受到自然性的阻力
让儿童注意到计划和法则
应该培养的三种品格
服从
诚实
合群
儿童的教导应和年龄相称,并发挥父母的榜样作用
正文前言
实践性/道德性教育
传授性的技能
道德性的伦理
实用性的明智
使人融入社会,成为一个优秀公民所必须的教育
自然性的教育
人和动物共有的那一部分,使人能够得到生理上的健康发展
论实践性的教育
内容
技能
它是个人品格本质性的部分要精深内化为一种思维方式帮助天性的发展
世故
掩饰自己,洞察他人,调节冲动,培养性情
道德性
塑造品格,学会忍受,习惯承受
品格方面的教育
通过榜样和规定认识到它们的义务
通过确立“人性的尊严”葆有自身的义务
认识对他人的义务,敬畏和尊重人的权利
儿童的宗教教育
让儿童有一个最高存在者的概念来约束自己
步入青春期的少年
两种差异
性的差异
等级和地位的不平等
一些建议
愉快的心情,认识理解义务,有仁爱之心,不沉迷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