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第一年:开始自给自足的生活
如何利用下班时间提升自己
告别资源的贪婪
转变前:热衷下载各种学习资源,比如电子书、视频教程、工具软件等。对于一些比较小众的学习资源,我有时甚至灰花费数个小时去寻找。当然找到时真的是挺开心的,但是又有什么用呢?都是学习的幻觉,而不是学习的成果。下载了不等于学了。
曾在Medium上看到过一段话,深以为然:你下载了Sketch,不代表你就是设计师;你下载了Sublime Test,不代表你就是前端工程师了;你下载了几个G的法语学习视频,不代表你就会法语了;你下载了扎克伯格2015书单中的所有书的电子版,不代表你就真的饱读诗书了。重要的是你脑子有什么,而不是你的硬盘里有什么。
转变:慢慢减少对学习资源的贪婪,只在用得到的时候下载。
转变后:节约了很多漫步目的的资源搜索时间,资源的利用率也极大提升,因为下载的时候正是用到的时候(类似丰田的Just-in-Time方法)而且,下了一堆资料却没有好好利用的负罪感也越来越少了。
做好心里建设
转变前:刚开始学习一个新主题时特别自信,一旦遇到困难,却又很快开始自我否定
转变:意识到学习是有不同阶段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
A-初期:学习内容比较简单,容易产生[能力上的幻觉]而这种幻觉会拨高了对下一阶段学习效果的期待。
B-抬升期:学习曲线开始骤然陡峭,容易摧残一个人的信心(大多数人在此放弃)此时学习徐璈更大的专注和时间的投入。
C-平台期:长时间的投入却看不到明显的效果。这时需要更多寻找自己在学习中的问题,并且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即所谓的刻意练习。学习的平台期很难熬,但跨过去就会宽阔。
转变后:在每个学习阶段,都能合理的解读自己的情绪,形成正确的感受。比如初期的我会告诉自己此时学得很快,感到高兴是正常的,但是要明白挑战还未到来。抬升期我会告诉自己,此时难度蹿升,产生恐惧是正常的,要对未来有信心,不要放弃。平台期我会告诉自己,长期看不到明显的进步,容易沮丧也是正常的,此时要多寻求外界帮助,多静下心来做针对性的刻意练习。
量化学习时间
转变前:全凭大脑来记忆每个学习任务上花了多少时间。后来证明大脑对于时间这种抽象概念,统计能力很差。最后在不重要的任务上超时,或者在重要的任务上没下足功夫。自己还感觉自我良好。
转变:用计时器为每个学习任务计时(任何计时软件都可以)
转变后:该多少时间就是多少时间,每个学习任务的时间投入也日趋合理,因为结合学习体验,数字可以清楚的告诉我因该加大某个任务的时间投入还是减少时间投入。
活用零碎时间
转变前:零碎时间基本用于发呆和娱乐(注意:我不是说人生就不需要发呆和娱乐)只是不要在学习的时候发呆和娱乐。每天中学习和娱乐因该严格区别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