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引论 |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语言学基础
语言学的基本特征
符号系统,存在于言语之中,有生成性、交际工具、思维工具、特定社团、人类独有
语言学的发展
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转换生成语法。功能主义
功能主义语言学
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
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
话语分析和会话分析
言语行为理论和会话含义理论
汉语的特点
有利。不利
教育学基础
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过程与原则。内容与方法
心理学基础
语言的生理心理基础
记忆与二语学习
心理学的发展
构造主义。机能主义。格式塔心理学。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学派
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
对外汉语教育
是什么?
它是语言教育学科下第二语言教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核心内容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或对外汉语教学。
学科任务与体系
任务: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教育方法,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从而更好的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学科体系
理论基础
语言学、文化学
教育学、心理学
学科理论
基础理论
对外汉语语言学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汉语习得理论
应用研究
总体设计
教材编写
课堂教学
测试评估
教育实践
主体
教师、学生、设备:培养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教育实践
客体
社会、国家、经济:培养对外汉语教师的教育实践
学科性质和特点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它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分支学科
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是综合的学科,又是一门应用的学科。
学科定位与争论
“小儿科”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学科”论、“应用语言学学科”论
定位 — 语言教育学科
文化学基础
语言与文化
文化定义分类、特征、关系
语言与跨文化
跨文化交际的特点、文化冲突与适应、态度、交际文化
文化教学、语言文化因素、文化教学原则、教学方法
语言习得理论
语言学习与习得、区分
第一语言习得过程、理论
刺激反应、先天论、
认知论、语言功能论
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理论
对比分析假说、中介语假说、
内在大纲和习得顺序假说、输入假说、普遍语法假说、文化适应假说
第一第二语言习得比较
同、不同
二语教学的发展与现状
发展历程1950--现在
开创1950--1978
初创1950--1961
巩固1962--1966
恢复1972--1977
确立1978--现在
构建学科框架80年代
深化学科理论研究90年代
现状成就
国家重视、独立学科、完善教育课程体系、学科理论体系、教师队伍建设
世界汉语教学
教学理论与应用
教学目的与课程设计
运用汉语进行交际能力、自学能力、提高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语言要素(语音词汇)言语技能(听说读写)言语交际技能(语用规则 话语规则 交际策略)文化知识
课程设计:汉语技能课、汉语言知识课、中国文化知识课
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
基本教学原则
10条p305页
教材编写与选用
1,原则: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趣味性,系统性 2,教材设计分类 3,存在的问题
教学过程与课堂教学
1,教学过程的重要因素, 2,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感知-理解-巩固-运用3,课堂教学的特点与环节: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练新内容-巩固新知识-布置课外作业 4,教学技巧 5,课堂评估
语音词汇语法汉字教学
语言测试
是什么?作用、种类,标准,过程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过程研究
对比分析
是什么:将两种语言的系统进行共时比较,以揭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语言分析方法;基础理论:结构主义语言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和迁移理论(阻碍性干扰、介入性干扰) 步骤:描写-选择-对比-预测
教学中的应用:困难等级模式
意义:发现学生难点-揭示教学重点-加强教学针对性;局限:迁移与学习难度非正比关系-其他干扰-不全面-忽视学生整主体
偏误分析
是什么:集中对学习者所产生的语法错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从而发现二语习得的过程。基础理论:认知理论、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 步骤:收集语料-鉴别偏误-偏误分类-解释原因-评估程度 偏误分类(科德):前系统 系统偏误 后系统
偏误来源: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负迁移(过度泛化)、文化因素负迁移、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影响(回避、语言转换)、学习环境的影响
对待偏误的态度:全面认识、预先了解、分类偏误 启发改正
意义:对比分析的继承与发展、改变人们对偏误本质的认识、丰富二语习得理论 局限:标准很难确定、不平衡、不深入指导意义不大、并未研究中介语的正确部分
运用分析和话语分析
运用分析:是对二语学习者运用目的语的全部表现(偏误,正确)进行分析,从而揭示中介语的发展轨迹。
话语分析:是对话语的结构与功能进行分析(连贯与衔接,交际策略,语境分析、课堂话语分析、话语功能分析、言语行为分析)
学生个体因素
生理因素
年龄、学习时间长短。个体差异性
认知因素
智力、语言学能、学习策略与交际策略、认知方式
情感因素
动机,态度,性格,
语言学习环境
社会环境、课堂语言环境、如何利用语言环境提升学习效率?
学科建设
研究方法
学科建设任务
完善 加强 确立
二语教学法流派与发展趋向
认知派与经验派教学法
语法翻译法:是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纲依靠母语,通过翻译手段,主要培养二语读写能力的教学法。
直接法、情景法、阅读法、自觉对比法、听说法、视听法、自觉实践法、认知法
人本派与功能派教学法
团体语言学习法(人本主义心理学)默教法、全身反应法、暗示法、自然法、交际法、
发展趋向
综合化、习得规律基础上研究教学规律、交际能力、以学生为中心、加强手段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