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业史
信息
作者 Benjamin C. Waterhouse
美国历史就是一部商业演化史
2019/6/18 1829849038@qq.com
传播热点
特朗普挥舞的关税制度是如何保护美国商业又引发了战争
美国宪法的起草与修改是如何体现对商业的思考
在这个崇尚市场自由的国度,为什么会有奴隶制和禁酒令
概要描述
英国殖民公司到达美洲,移民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奴隶的使用,获取大量自然资源跟欧洲发展贸易。建国之初的宪法就体现了对商业的重视,后续北方发展手工业,南方发展种植业。
杰斐逊重视农业与汉密尔顿推崇工业化的思想交替执政,在关税和奴隶制度上冲突不断,最终引发了南北四年内战。北方获胜后,工业发展成为主流。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发展工厂、投资设备、挖掘运河、铺设铁路,人民生活方式迅速从农业转变成制造业。
公司的快速扩张,托拉斯级大公司形成。20世纪初,工人、农民组织反抗大公司压榨的同盟,重塑了国家进步时代。商业公司以分权管理的模式进行组织优化,从满足消费者需求入手,创造了大量新增需求,社会再次进入繁荣时代,直至1929大萧条的发生。
罗斯福新政出台,以更公平、更透明和提高效率为核心,恢复了国民的信心。随着二战到来,制造业复兴、军方投资技术并民用化、以及大公司间的并购,形成新的帝国式的公司文化。战后,政府受民众反抗的压力出台大量关注民生健康与安全的法规,商业利润收到挤压。商人通过游说影响立法,深度参与到政治活动中。
为追逐利益,制造业向全球廉价劳动力市场转移,释放出的本土工人大量进入服务行业,但无法抵挡民众的焦虑感和不确定性。70年代,经济增速下降通货膨胀加剧,政府开始放松管制。华尔街崛起,垃圾债盛行,最终导致2008年的金融危机。
回顾美股商业历史,核心问题不是“政府应该在市场中扮演什么角色”,从来都是“为了谁的利益”。
第一章,征服、殖民地及资本主义
征服殖民地的动力来自对自然资源的商品交易
英国以王室提供法律和军事保障,殖民公司迅速发展
美国第一部宪法彰显开国元勋以商业化为导向的价值观
第二章,关于奴役的生意
奴隶作为重要的生产力和财产,为美国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南北战争前夕达到400万人
奴隶的现金价值达35亿,相当于GDP的80%
北方发展工业,奴隶按计件方式参与生产,更自由
南方发展种植业,对奴隶数量需求大,管制严厉
扎棉机的应用使南部棉花产量激增
扩大了对奴隶人数和土地的需求
延长了南方对奴隶制度的依赖
1807年美国与欧洲贸易禁运
伤害了海外商人的利益
促进了美国产品的竞争力
第三章,工厂的到来
1791年,汉密尔顿提交制造业报告
建议政府鼓励工厂建设和设备投资
纺织设备,水力、蒸汽机的使用
人口结构变化,工薪阶层与城市发展
收取保护性关税
扩建国内道路,方便贸易
私有公司修建付费公路
到欧洲的运费相当于内陆50公里的运费
蒸汽动力船,伊利运河
蒸汽铁路产生巨大收益
1850年,共铺设21000英里
纽约到芝加哥2天,原先需要3周
电报网路随铁路蔓延内陆
9世纪末,工业制造开始支配美国经济
商业化公司的形成
放弃王室的有限期授权,独立法人制度
有限责任,吸引更多投资
1811年,纽约第一个颁布制造公司法律
制造业对经济、社会、政治产生极大的改变
第四章,早期的商业政治形态
杰斐逊带给整个国家“农业民主”的政治经济的初期视角
支持小规模农场的发展
反对大规模工厂、反对中央银行和集权政治
与汉密尔顿思想形成鲜明对立,持续到南北战争
杰斐逊思想的变迁
1803年为打通新奥尔良港口道路,从法国购买路易斯安那,国土面积翻倍
1812年与英国战争,开始重视工业及对外商业
1816年采纳了汉密尔顿关税保护本土制造业
银行战争
美国第一银行,采用特许状授权20年,迎合精英商人,与杰斐逊思想相悖
1817年成立美国第二银行,1819年引发金融恐慌
1837、1857又发生金融危机,直到南北战争后联邦政府才成立国家银行(中央银行)
随政党交替而来的关税和奴隶制度冲突,终于引发了南北战争
北方获胜后,汉密尔顿思想重新领导国家政治经济形态
第五章,公司大型化
国土扩张和商业发展的需求,使铁路成为最初的大型公司
大公司在水平(同行业)和垂直(上下游)上充分整合,形成托拉斯巨头
大公司探索军队的官僚科层制度,提升运营效率,产生新的城市中产阶层
不仅劳动密集,更要资金密集,投行应运而生,“兼并运动”更为普遍
第六章,工人农民的反托拉斯
大公司价格操纵、强行兼并、利润压榨、严酷的工作环境,反抗不断
“劳动骑士团”代表生产者运动:8小时工作、反对童工、男女同工同酬等
“劳工联合会”主张通过集体谈判争取工人利益,同样遭到镇压
农民的不满集中在银行导致的价格波动及通货紧缩
1911年标准石油被强制拆分成43个公司,塔夫脱总统给托拉斯敲响警钟
联邦政府通过收取所得税和全民选举的改革,恢复民主信心进入更加透明的进步时代
第七章,现代生活的开端
以福特汽车为代表的消费导向型商品引导社会进入大规模消费时代
邮购业、百货公司、连锁店满足着无处不在的消费者
广告用文化影响的方式,创造了很多原本不存在的消费需求
通用、杜邦等公司采用分权管理策略,形成了现代公司组织架构
第八章,商业和现代国家
政府开始加强对涉及公众利益的私人商业事务的管制
商人则采用商业协会的方法与政府对抗,与工会对抗
对抗的结果,是指定许可经营法和行业标准规范
1918年大约15%的家庭缴纳所得税,最富有的1%贡献了80%的税收(税率大约是15%)
1921年至1929年指数翻了5倍,随后进入大萧条时期
罗斯福新政1933-1934
拆分银行与投行,政府对民众存款提供担保
成立NRA制定“公平竞争的准则”
开启社会保障制度用于养老和失业救济
整体上寻求公平、透明及效率
第九章,追求庞大:战后公司的发展
二战期间的大量军需使制造业快速恢复繁荣
1933年大萧条时期,失业率25%
1944年失业率仅1%
冷战期间的通信、电子、制药行业在政府补贴资助下快速发展
波音轰炸机
默克、辉瑞制药
互联网
IBM
硅谷
军方出于保密只签约少数公司,导致公司间大规模并购形成集团化浪潮
制造业全球领先,美国成为超级大国,公司也形成了公司帝国
第十章,个体、政治与追逐利润
越战后,国内反战情绪高涨,大学生抗议战争制造公司和反言论自由
政治地位的危机迫使商业关注环保、健康、生产安全、食品药品
商人开始建立PAC政治行动委员会,影响立法、深度参与政治
大公司直接付费给说客,小公司通过行业协会支付
1946年《联邦游说管理法》
1972年100家大公司成立商业圆桌会议,仅限CEO
2018年谷歌游说费用达到2170万美元
第十一章,后工业经济时代
制造业逐步迁移到廉价劳动力的地区,服务业占比提升
1900年,农业50%,制造业25%,服务业25%
1950年,农业20%,制造业30%,服务业50%
2000年,农业5%,制造业15%,服务业80%
麦当劳特许经营模式快速发展,吸纳大量制造业释放的低技术含量工人
沃尔玛低价及服务策略改变了零售业
IT及互联网开始崭露头角
1947年首部关贸协定签署,国际交易更频繁,跨国公司使“世界是平的”
全球外包和美国制造业转移,给许多美国人带来焦虑感和不确定性
第十二章,半空中的金融
70年代经济增速大幅降低,通货膨胀不断上升。
1973年1979年两次石油危机
日本、德国制造业崛起,美国失业率上升
退休金法案加剧商业公司的成本,也刺激了民众的消费
金融创新的垃圾债券成为80年代的主要投资工具
经济危机推动政府放松管制,交运、航空、金融业发生巨大变化
交运公司可以自行选择线路及定价
航空费用大幅下降,公司兼并(与政策设计初衷相悖)
AT&T长途费用下降
银行业务范围扩大,并购更加容易
20世纪80年代,华尔街崛起,银行业一片繁荣
互联网行业快速膨胀及泡沫
2008年房地产市场崩溃引发金融危机,政府不再放任自由市场,深度参与金融资本市场的运作
结论,危机之后
两党政策主张不同,回顾历史,核心问题不是“政府应该在市场中扮演什么角色”,而是“为了谁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