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
没有问题意味着,你不知道目标在哪里,也不知道现状是什么,自然就不知道有什么问题,只是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随波逐流,一脸迷茫……
知乎:谢春霖 |
厉害的人怎样分析问题
问题的本质
问题是:期望B 与 现状B' 的落差部分
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
没有问题意味着,你不知道目标在哪里,也不知道现状是什么,自然就不知道有什么问题,只是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随波逐流,一脸迷茫……
要解决一个问题,先要弄清楚问题到底是什么,别急于给方案
如何描述一个问题
第一步:明确期望值(B)
我的目标是什么?
正常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做?
这个目标是否可以衡量?
第二步:精准定位现状(B')
现状往往是多维度的
描述现状时,注意区分事实和观点,
应该用大量的“事实”来构筑,而不是“观点”。
否则现状就会很模糊,你也不知道现状和期望的落差(B→B')具体在哪里,给出的解决方案自然就会有偏差。
第三步:用(B→B')这个落差,精准描述问题
问题要聚焦
一个问题就像是一盏路灯,只会照亮下方的特定区域。
如何寻找答案
从现状(B')出发,寻找一条从(B'→B)的路径吗?
区分表面问题和本质问题
如何找到本质问题
别盯着问题看
去哪里找?
首先,现状B' 是如何产生的?
假定有一个方法A,理想状态是:做了A,就能完成B;
可是现在做了A,没有达到预期结果B,而是达到了B'
就产生了(B→B')这个落差,即表面问题,即症状
分析现在B'为什么会产生?一个在过程中突变的变量C的影响
现状B'由三个因素所导致
A.为了实现期望值B,所使用的方法。
如果方法是错误的,目标自然无法达到。
B.期望值。
目标设置不当,或者目标设置过高,那么即使完美地做到了A,这个目标也无法达成。
C.过程中出现的变量C。
方法和目标都没有问题,但可能过程中出现了意料之外的事,也可能导致目标无法达成。
因此,现状B'只是症状,而导致这个症状出现的ABC这三个因素,才是本质的问题。
透析三棱镜B:校准目标
设立一个正确的目标:SMART原则
S:specific,明确的,具体的
把目标用清晰明确的行动来替代
我的目标是要幸福:
转化为可操作性的行为指标;如:
我的目标是要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有一个爱自己的老公,每周能去一起去看次电影,每年旅行一次。
M:measurable,可衡量的
加上数据维度
我们的目标是让客户满意
转化为
用户好评分,在9.5分以上
A:achievable,(自力)可到达的
不要制定不可实现的目标,或者只有太过遥远的目标;
可以先制定一个可实现的小目标,当这个小目标达成时,在定一个远一点的目标。
注意:目标的达成,一定是自己的力量可以控制的过程,而不是把目标达成与否寄托在他人或者你不可控的事情上。
从小到大
自我可控
R:rewarding,完成后有满足感的
小目标也要满足你的存在感知层
太近、太容易的目标,不会有愉悦感和满足感,就不是一个好目标,会让你在过程中失去对它的渴求和动力。
T:time-bound,有时间限制的
区分目标和手段
读书不是目标,只是手段
开不开窗是手段,开/关窗后想要达到的结果才是目的。
在不伤害其他人的情况下,别纠结手段,到达目的即可。
当遇到问题时,先检查一下,目标是否符合SMART原则,目标不低,什么都不对。
透视三棱镜A:重构方法
A是什么?
A是你为了实现B所用的方法,这个方法包括与之相关的人、事、物。
当现状B'出现时,我们会习惯性得找一条从B'到B的路径,但这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会让问题重复出现。
现状B'的出现,是由原来的解决方法A导致的。若不改变原来的方法,现状就很难改变。
当发现问题后,如何调整A?
原来的A是怎么样的?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透视三棱镜C:消除变量
出现了变量C
内部变量
外部变量
如何找到C?
首先,建立一个寻找问题的基本思考框架
象、数、理
任何一个现象背后一定有数据,任何数据的变动,背后一定有道理。
也就是说,当你发现某个现象之后,要赶紧去找相关的数据,然后用数据来说明问题,这可以让你对事情从感性认知变成理性认知。
把现象背后的数据分解得越细,看到的问题就越精确。
怎样找到数据背后的道理——5why提问法
不断追问为什么,来寻找数据异动背后的原因。